一、通用工藝流程
1. 原料接收與分類
- 按來源(如礦泉水瓶、打包帶、片材)和顏色分類,避免混料導致成品色差_PET再生破碎料造粒代加工;同時剔除明顯非PET雜質(zhì)(金屬、石子、其他塑料)。
2. 預處理
- 二次破碎:將大塊破碎料再碎至3-8mm顆粒(確保進料均勻,減少螺桿卡阻),破碎后過10-20目篩,過濾細泥沙、纖維雜質(zhì)。
- 清洗(按需):若料面有油污、膠水,用50-70℃熱水+中性洗滌劑浸泡10分鐘,攪拌后沖洗至水清澈,晾干(殘留洗滌劑會導致顆粒出現(xiàn)白點)。
- 干燥:再生料吸濕性強,必須干燥(溫度120-130℃,時間5-8小時),_PET再生破碎料造粒代加工含水量控制在≤0.05%(干燥不足會導致造粒氣泡)。
3. 熔融造粒
- 上料→螺桿塑化→熔融均化→模頭擠出→冷卻(水環(huán)/風冷)→切粒→篩分(去除連粒、碎粒)→成品包裝。
4. 質(zhì)量檢測
- 每批次檢測顆粒顏色(無焦黑)、密度(無氣泡)、熔融指數(shù)(保證穩(wěn)定性),記錄參數(shù)用于后續(xù)批次調(diào)整。
二、核心溫度參數(shù)(適配再生料特性)
根據(jù)再生料雜質(zhì)含量和來源(瓶片/打包帶/纖維)微調(diào),通用范圍:
- 進料段:160-180℃
低溫預熱,避免冷硬顆粒磨損螺桿,同時防止雜質(zhì)(如標簽纖維)_PET再生破碎料造粒代加工提前碳化。雜質(zhì)多的料取低限(160-170℃),純料可稍高(170-180℃)。
- 壓縮段:200-220℃
逐步塑化,溫度過低易出現(xiàn)未熔融“生料”,過高則雜質(zhì)易碳化(產(chǎn)生黑點),建議以210℃為基準調(diào)試。
- 熔融段(均化段):240-260℃
確保完全熔融,高不超過270℃(PET分解溫度約280℃,再生料熱穩(wěn)定性差,需更低安全閾值)。瓶片料可稍低(240-255℃),打包帶等結晶度高的料可略高(250-260℃)。
- 模頭/機頭:230-250℃
略低于熔融段,保證出料順暢,避免溫度過高導致料條冷卻后發(fā)脆或粘連。
三、關鍵注意事項
1. 預處理細節(jié)
- 清洗后需充分晾干再干燥,避免水分過多延長干燥時間(潮濕料直接進干燥機易結塊)。
2. 生產(chǎn)過程控制
- 濾網(wǎng)選擇:模頭前用80-120目雙層濾網(wǎng)(外層粗濾、內(nèi)層精濾),每2-4小時更換一次(雜質(zhì)多的料需更頻繁),防止堵塞導致局部過熱。
- 進料速度:保持料斗料量穩(wěn)定,避免斷料后空氣進入,導致顆粒出現(xiàn)氣孔;初始進料速度宜慢(正常速度的1/3),待出料均勻后再提速。
- 異常處理:
- 顆粒有氣泡→加強干燥
塑料造粒機代加工 http://bbjdzn.com/contents/237/134.html
